圖錄號: 343
估價RMB: 3,000,000-5,000,000
成交價RMB: 13,915,000(含傭金)
北宋拓《唐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韓逢禧舊藏、楊賓等七家題跋)
北宋拓本
1冊29開?紙本
鑒藏印:
韓逢禧書畫印(朱)?韓逢禧印(白)?屋舟(朱)?耕夫?qū)彾ǎㄖ欤?項士端印(朱)?項士端印(白)?國衡氏(朱)?程廷鏡印(白)項士端印(白朱)?榮屏所藏(白)?項應庚印(白)?元白父(朱)?擥秀廔(朱)?赤泉楊氏圖書(朱)?吳未央印(白)?布衣楊賓(白)可師(朱)?祀竈生(朱)?梅卿(朱)?馥(朱)?鹿山(朱)?景劒泉鑒賞之章(朱)?劒泉過眼(白)?蓉屏所藏(白)
提要:
《唐懷仁集王圣教序》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塊集字碑刻,有“三絕碑”、“千金碑”之盛名。由唐太宗親自撰文,傾注沙門懷仁二十余年心力而成。張彥生《善本碑帖錄》云:“此碑自刻成為世所重,捶拓無虛日。”時踰千禩,碑字面貌出入頗大,故世以碑斷之前宋本為重,又北宋更罕。
???此本即為《唐懷仁集王圣教序》北宋拓本,碑文十五行末“故知圣慈所被”之“慈”字僅左上至右下有斜裂紋,南宋本右上損連一片,然“慈”字久負盛名,故存世南宋拓本“慈”多填描;廿一行“久植勝緣”之“緣”字左下未與石花泐連,尚有余石;此兩字為區(qū)分《集王圣教序》北、南宋拓本之重要考據(jù),除此之外,首行“圣教”之“圣”“壬”部首筆與豎筆筆畫連接處,北宋完好,南宋本泐粗;三行首“蓋聞二儀有像”之“蓋”字上部,北宋完好,南宋筆畫漫漶,“潛寒暑以化物”之“潛”字,右部左上“旡”莫筆南宋已泐為一橫,“賢哲罕窮其數(shù)”之“窮”字,上點的牽絲北宋完好,南宋泐連;四行“在智猶迷”之“迷”字,“米”部與“辶”部間北宋未連,南宋泐連(此處南宋拓本亦多有填描,然字口多不潔凈);五行“民仰德而知遵”之“而”字撇筆,北宋完好,南宋泐粗;七行“有玄奘法師者”之“師”字,右半北宋完好,南宋兩豎筆間有泐痕;十一行“將日月而無窮”之“月”字,中二橫筆北宋完好,南宋與右豎泐并;十三行“謬承褒贊”之“褒”字,衣部左撇筆,北宋完好,南宋泐粗;十七行“轉(zhuǎn)雙輪于鹿菀”之“鹿”字,中部北宋完好,南宋泐連;十八行“澤及昆蟲”之“昆”字,左下匕部北宋完好,南宋損;廿四行“波羅蜜多心經(jīng)”之“蜜”字“必”部北宋完好,南宋泐連,廿七行“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多羅”之上一“多”字,上夕部北宋完好,南宋泐連。以上以此本校南宋本,均合。另以此北宋拓《集王圣教序》較之南宋拓本,不特點劃爽利精潔,其紙墨之厚重古樸亦遠過之。
???
翁方綱云:“圣教宋拓極舊者,每苦墨濃而畫易昬。”細審此本,墨光蕭然蒼古,筆劃提按勾連處皆鋒棱可見,棰拓甚精。與上海圖書館所藏張應召本拓工不相伯仲,更較南宋以后拓本遠勝。
???另明、清兩季迭經(jīng)韓逢禧、項士端、姜實節(jié)、李明古、李馥、陸鍾輝(環(huán)溪)等諸家遞藏,內(nèi)可見前人朱筆圈點考據(jù),流傳有序,朱印累累。冊尾又方亨咸、楊賓、李馥、陳汝楫、方世舉、先著、許世英七家跋記,方亨咸跋云“世傳不斷本有之,此則生平所僅見”,楊大瓢稱“(圣教)吳中宋搨本凡九,無有出此之右者”,陳汝楫許為“生平所見為第一,瘦削處精采煥發(fā),宋本無疑”,皆贊嘆不已。其中尤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楊賓題跋為精,其所撰《大瓢偶筆》卷四曾詳列早年間所見經(jīng)眼未斷本八種,并于拓本斷代及斷碑攷定皆有己見。此暮年題跋不僅詳述此本流傳,且稱所見:“宋拓本凡九,無有出此之右者”,當足可信。故此唐刻宋拓留存至今,古香滿帋,精妙勝常,堪稱至寶。
???
此本經(jīng)王壯弘先生選印入其所編《書法自學叢帖》行草卷,先生《藝林雜談》亦臚列此本,定為北宋拓本。
說明: 明清兩代經(jīng)韓逢禧、項士端、姜實節(jié)、李明古、李馥、陸鍾輝、程廷鏡、景劍泉等遞藏。楊賓、方亨咸、李馥、陳汝楫、先著、方世舉、許世英七家題跋。
題跋:
楊?賓
此本圣教自浙西轉(zhuǎn)入?yún)情T,留姜氏紅鵞館歲余,為李子明古所得,未幾歸于予,吳中宋搨本凡九,無有出此之右者。窓明幾凈,注目締觀,似有所得。獨恨目昏臂弱,不能由淺而深,得神入化。惟有撫膺頓足,日喚奈何而已。丁酉(1717)中秋后二日,大瓢道人楊賓跋。鈐印:大瓢(白)
方亨咸
世傳不斷本有之,此則生平所僅見。墨韻紙色,光芒十丈。對之令人肅然而古,非徒不遺、不缺、不漶而已。如此物,人生得見一過,已足慰生平矣。矧?qū)毝兄酰浚≌渲兀》胶嘞逃^因識。鈐印:邵邨(朱)?亨咸(白)
陳汝楫
余家蓄未斷本二,皆洪、永間所拓,后歷觀人家所藏,以為宋本者大概皆此類。以筋骨雖具而風神少損故也。古人書法渾圓,然轉(zhuǎn)側頓落處必具鋒棱,蓋持筆正則方,中則員,二者不相離。今人未見舊本,摹者往往刓方為圓,略無神穎,可笑也。鹿山使君得此本于余婣家李明古兄,于生平所見為第一,秀削處精采煥發(fā),宋本無疑。數(shù)年來凡三四易主,今得所矣。己亥(1719)長至前二日于江寧官舍之立誠齋焚香煮茗觀之。吳郡需齋陳汝楫。鈐印:汝楫(朱)?季方(朱)
李?馥
予在虞山時,知明古家藏有宋搨圣教序,急索覽則已質(zhì)他姓矣。戊戌(1718)夏,家錫萬自廣陵以宋帖遠貽,展視之,怪其神采躍如,詢之則明古舊物,既讐心愿,且嘆物之遇合有數(shù)也。鹿山李馥書。鈐印:馥印(白)?李氏鹿山(朱)
先?著
少時于邵宗元老道士處見一本是閩中宋比玉物。雖心知為完本之佳者,□未知為希世之珍也。其后五十年間所見皆不逮,始追想如何閦佛國一現(xiàn)不得再現(xiàn)。今睹此本,殆難為伯仲矣。老眼何幸,又得見茲神物,觀止于此,不敢復存他想矣。之溪先著。鈐印:先著之印(白)?遷甫(白)
方扶南
圣教序至今日而猶多宋搨者,宋人之功也。宋時率重蘭亭,不甚法圣教,故蘭亭舊本絕響,而圣教故搨如魯靈光,巍然獨存,然未斷本亦甚難得。先邵村伯祖跋且云然,可見遇到當收,不然如兔起鶻落,稍縱則逝矣。余同社陸環(huán)溪司馬高才好古,旁及墨皇,得此本于候官李氏,后有余老友鹿山中丞收藏跋,殆海塘急公,如余懷公詩所謂“奮庸將待司空績,作楫難收傅說功”之時,遂散落人間耶。余生平不耐學書,其于法帖之源流正變,涉獵甚淺,惟以吾友李氏故物歸之吾友陸氏,既得其所,又皆與余香火情深,且而見先伯祖題語,遂不以書家門外漢為嫌,而慶此希世之寶之遭也。本欲書先伯祖后,字多地窄,因另書一?,環(huán)溪其為我移之于后。墨皇字又有作墨王者,環(huán)溪博雅,當定一是。桐城方扶南書。鈐印:方扶南(朱)?息翁(白)
許世英
璩公節(jié)所藏墨圣,余曾題記,譽為海內(nèi)第一,蓋唐搨也。孫麗生所藏墨皇雖未見其原本,然從影版臨摹而考證之,斷為北宋初拓,今觀此本與梁秋水所藏相伯仲,紙墨飛霜,古意藹然,其為北宋拓也無疑!披覽之余,益我神智匪鮮,因喜而志之。穉琴仁弟雅教,己丑(1949)除夕,許世英識。鈐印:靜仁(朱)
出版:
許寶馴、王壯弘等編,《書法自學叢帖·行草上》P147-196,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
著錄:
王壯弘撰,《藝林雜談》P83,(十四.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自學叢帖行草》輯入,北宋拓本),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TANG HUAI REN JI WANG XI ZHI SHU SHENG JIAO XU
Ink-rubbing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1 volume of 29 pages
Note:
Inscribed by Yang Bin, Fang Hengxian, Li Fu, Chen Ruji, Xian Zhu, Fang Shiju and Xu Shiying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Han Fengxi, Xiang Shiduan, Jiang Shijie, Li Minggu, Li Fu, Lu Zhonghui, Cheng Tingjing, Jing Jianquan, etc.
Illustrated:
Model Calligraphy for Self-Studying: Running and Cursive Scripts, vol. 1, pp. 147-196, Shangh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ublishing House, 1985
Literature:
Yi Lin Za Tan, p. 83, Shangh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ublishing House, 2008
開本:32×19cm
RMB: 3,000,000-5,000,000
跋者簡介:
1.
楊賓(1650~1720),字可師,號耕夫,別號大瓢山人,浙江山陰人。父戍甯古塔,請代不許,赴闕訴冤,得旨至柳條邊迎父歸,而父已卒,憤而作《柳邊紀略》。塞外人稱揚夫子。工書,八歲能作擘窠大字,精鑒碑版。康熙十七年僑居吳門。著有《金石源流》、《晞發(fā)堂集》。
2.
方亨咸(1620~1679),字吉偶,號邵村,安徽桐城人。方拱干次子。順治四年(1647)進士。善山水,仿黃子久筆意。少年科第,為名執(zhí)法吏。治文章之外,精于入法,旁及繪事。早年不過游戲筆墨,患難后,自塞上歸,一借七律舒寫其抑郁無聊之氣,故其畫益進。海內(nèi)士大夫以畫名家者,程青溪、古見山及侍御可稱鼎足。
3.
陳汝楫(1665~1731),字季方,號需齋,亦號初心居士,江蘇常熟人。少從何義門學。康熙三十二年(1693)游太學,二十余年累試不一售。康熙五十二年詔舉天下學行之士,特薦稱旨,分領經(jīng)局。有《賞詩閣詩余》一卷。
4.
先著(1651~?),字渭求、遷夫、又字染庵,號蠲齋,別號盍旦子、之溪老生,四川瀘州人。清順治二年流寓金陵,與顧友星、程丹問、周斯盛及石濤等交游,酬唱無虛日。學問博洽,善書畫,花卉人物極有法度,書得晉人遺意,尤工詩詞。著有《之溪老生集》八卷,有《勸影堂詞》三卷。
5.
李馥(1662~1745),字汝嘉,號鹿山,福建閩縣(一作四川)人。康熙二十三年舉人。官至浙江巡撫。工詩,著有《鹿山詩鈔》,《居業(yè)堂詩稿》等。
6.
方世舉(1675~1759),字扶南,號息翁,安徽桐城人。博學篤行。好為詩,晚年酷嗜韓詩,為《韓詩編年箋注》十二卷。乾隆初薦舉鴻博不就。著有《春及草堂詩集》四卷、《江關集》一卷。
7.
許世英(1873~1964),字靜仁,又字俊人,號云樓、雙溪,安徽至德(今東至縣)人。前清拔貢。1925年任內(nèi)閣總理。1936年任駐日大使。1944年任賑災委員長,長駐香港。之后曾任國民政府委員、蒙藏事務委員會委員長。1950年去臺灣。
藏家簡介:
1.
韓逢禧(1576~約1655),字朝延,號古洲,有半山草廬,又號半山老人。韓世能長子,以父蔭人仕,天啟元年(1621)任雷州(今屬廣東)知府。是韓世能書畫收藏的主要繼承者。
2.
李鑒(清),字明古,吳縣人。何焯弟子,何焯與友人書札云:弟之八分,字稍多則查帖甚苦,外間書扇,大抵倩李明古代筆。富收藏,江標日記中載“懸橋巷李明古(鑒)多藏唐人小集,后歸百宋一廛”。
3.
陸鍾輝(?~1761),字南圻、又字渟川,號環(huán)溪,安徽歙縣人,寓揚州江都。官員外郎、出為南陽同知,因親老乞歸。筑室棲霞山中,復起為郎中。生平篤好吟詠。著《放鶴亭小稿一卷》、《環(huán)溪詞一卷》。著名刻書家,刻書處曰水云書屋,刻有宋姜白石詞曲詩集,《笠澤叢書》、刊刻皆精。
4.
程廷鏡(?~1860),字蓉屏,安徽績溪人。官河南40年。1847年河南旱,奉命辦彰德八縣災賑。擢署許州,因憂還鄉(xiāng)。1853年太平軍攻克歸德,清廷委其為歸德知府剿捕捻軍。補汝州知州,擒捻軍首領王三、張貴發(fā)等,擢知府。卒于官。
5.
景其浚(道光至同治間),字劍泉,貴州興義人,咸豐二年進士,歷官編修,內(nèi)閣學士,咸豐九年出任陜甘學政,十一年任河南學政,同治九年為安徽學士。工書法,好收藏,精鑒賞,曾藏元、明、清名人書畫,今均入藏上海博物館。
西泠拍賣網(wǎng)上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nèi)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chǎn)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jīng)西泠拍賣網(wǎng)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zhuǎn)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wǎng)的局部或全部的內(nèi)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wǎng)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wǎng)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jīng)本網(wǎng)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jīng)銷、轉(zhuǎn)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jīng)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wǎng)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