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253
估價RMB: 1,800,000-3,000,000
金?農(1687~1763)?隸書?王秀帖墨跡冊
紙本?冊頁(共三十八頁)
1730年作
識文:王秀之為晉平大守,期年求還,或問其故。答曰,此郡沃壤,珍阜日致。人所昧者財,財生則禍逐。智者不昧財,亦不逐禍。吾山資已足,豈可久留,以妨賢路……遇鮭不忍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唯食老葉而已。
款識:庚戌九月小重陽日,書于曲阜之秋廬,錢唐湖金農。
鈐印:金農印信(朱白)?壽門(白)?孃子關墮馬后書(白)
題跋:1. 冬心先生隸古,早年墨守漢人繩尺,頗稱合作。晚客邗上,既負盛名,有意駭俗,書畫皆絕畦徑。畫佛、畫馬,往往得武梁祠遺意。書則隸楷行草,悉以天發神讖筆法運之,雖奇創雄偉,得未曾有,而習氣深矣。先生詩稿自序,壯年為汗漫游,遍走燕趙齊魯秦晉楚粵之邦。此冊自署書于曲阜,前有娘子關墮馬后書小印,正是壯年所作。筆墨矜嚴,幽深靜穆,非尋常眼光所能到。冊居海王邨多日無過問者,竟為陔老所得,可妒也。?葊病人題。
2. 此丁亥年(1827)胡惕菴所題也,乃不久而惕菴下世矣。每一展閱,為之悵然。壬辰(1832年)冬,老芝病手識。鈐印:李在銑印(白)?芝陔(朱)
3. 先生作此書時四十四歲。筆筆從漢隸中書,意味深長,耐人尋繹。世眼以為怪,吾亦以為怪,怪世人以不怪為怪也。老芝。鈐印:芝陔病手書(白)
4. 漢人分法,自趙宋以后,遂失其傳。趙松雪、文征仲諸公,偶一為之,但取方整而已。至鄭谷口,力求復古,用筆純師夏承碑,深得漢代披法。沿及雍干之際,善隸者人人宗之,無能出其范圍者。冬心先生始亦從此入步,后見西岳華山碑,筆法為之一變。此冊運筆結字純師華山碑,間亦有芝英筆體流露豪端。蓋習之既久,未能遽然敚盡也。至匠心獨運,精妙入神處,實不媿為中郎入室弟子。安吳書評僅列能品,猶末許為知言也。光緒甲辰(1904年)冬,銅梁王瓘孝禹識于津門蒲褐山房。鈐印:孝禹(白)?王瓘印信長壽(白)?閭里書師(朱)?王押(朱)
5. 冬心先生隸書冊三十面剪裁本,并胡惕菴、李芝陔、王孝禹三家跋文,始見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九年(1930)景印以行。未期五十年后予竟得其底本真跡,喜何如之。唯已為妄人重加拼裱成一幅,三跋置于裱本下端。此所深憾,非復原冊舊觀也。據胡氏道光七年(1827)跋文,知冊子本嘗流落廠甸多時,旋為芝陔所得,是則其時已裁貼裝冊矣。因亟倩人依舊重為裱冊,縱不得恢復書件全張原貌,今能修復海王村冊子本式樣,亦差可告慰者。案冊子本原無界格,商務館制版時補描烏絲欄格,又將引首印娘子關墮馬后書一方,向右側迻置分許。此舉雖無傷其真,終屬蛇足耳。商務本第廿九面二行第六格,有李玉棻寓賞編著錄印,今真跡本已無存此印,特不知何時奪去。以舊印本傳世無多,遂于一九八二年依原本付諸景印,用廣其傳。聞新印本又復告缺,致有重印之議,因略述景本原委如此。庶便與言隸書冊版本者,可知烏絲欄格本所由出云。一九八五年六月一日,杭人唐云撰,后學王貴忱謹錄于大石齋,時已近是日午夜矣。
布套題簽:冬心先生隸書。一九八一年夏,唐云。鈐印:老藥(白)
簽條:冬心先生隸書。一九八零年冬,唐云。鈐印:杭人唐云之鉨(朱)
鑒藏印:芝陔審定(朱)?孝玉心賞(白)?通州李韻湖藏(朱)?李玉棻寓賞章(朱)?均湖庚辛著錄(朱)?唐云(白)?大石翁(朱)?杭人唐云之鉨(朱)?大石齋(朱)
出版:1. 《金冬心隸書》單行本,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九年(1930)。
2. 《冬心先生隸書》單行本,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
3. 《金農隸書墨跡》單行本,巴蜀書社,1985年。
說明:李在銑、王孝禹、李玉棻、唐云舊藏。李在銑、王孝禹、王貴忱等題跋,唐云題簽,王貴忱題跋為唐云撰文。
本拍品為金農于雍正八年(1730年)44歲時所作。此年5月,金農離開山西澤州(今屬晉城)結束四年的北游南歸返鄉,經過山東曲阜時又滯留四個月,9月臨別曲阜時寫下了此冊。
本冊的起首印“孃子關墮馬后書”,此印是此前一年金農游晉祠、太原、平定時在孃子關墮馬后書所書作品的標記。據黃惇先生考證,本冊第一次使用了“金農印信”和“壽門”這一組更名更字后的印章。本冊上的“金農”雙字署款,在現存金農有年款作品上是最早出現者。選擇在北游南歸時更換印章和署款,很大可能是金農認為這是他人生中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
此冊后有王孝禹跋語:“此冊運筆結字純師華山碑,間亦有芝英筆體流露豪端。”考“芝英筆體”見于唐·韋續《五十六種書法》中,其云:“芝英書者,六國時各以異體為符信所制也。”實與漢章帝時書法家曹喜采李斯與六國古文筆法所作篆書之垂露懸針為同一筆法,即倒薤法。所以所謂“習氣既久”,換一個視角即是金農在學習《華山廟碑》中,開始使用了倒薤法,因而形成的自家獨特的風格。
JIN NONG CALLIGRAPHY IN OFFICIAL SCRIPT
Ink on paper, album (thirty-eight pages)
Dated 1730
Illustrated: 1. Jin Dongxin's Calligraphy in Official Script, the Commercial Press, 1930
2. Dongxin's Calligraphy in Official Script, Shanghai Ancient Books Bookstore, 1983
3. Jin Nong's Calligraphy in Official Script, Bashu Press, 1985
Note: Inscribed by Li Zaixi, Wang Xiaoyu, Wang Guichen, et al. Titled by Tang Yun. Wang Guichen's inscription is dedicated to Tang Yun.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Li Zaixi, Wang Xiaoyu, Li Yufen and Tang Yun.
畫心:21.5×11cm×32?
題跋:23.5×12.5cm?27×15cm×3?31×18cm×2??
RMB: 1,800,000-3,000,000
作者簡介:金農(1687~1763),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古泉、金牛、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百研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時來往于揚州間。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未就。工詩及古文詞,善篆刻,精鑒賞。書法工隸、楷,將《國山碑》和《天發神讖碑》融化于隸、楷間,獨創一格,號稱“漆書”。畫筆高古,不同凡俗,居當時畫壇首席,為“揚州八怪”之一。
鑒藏者簡介:1. 李在銑[清],生卒年不詳,字芝陔,號六畝道人,直隸通州人。曾為涿州知府。富收藏,精鑒賞。
2. 王孝禹(1847~?),名瓘,字孝禹(一作孝玉),以字行,四川銅梁人。舉人,官江蘇道員,為三江總督幕僚。工書法、篆刻、山水,尤善隸書,亦工詩文。精鑒別,收藏極豐,以金石書法聞名。
3. 李玉棻[清],生卒年不詳,字均湖、真木、韻湖,自稱虹月船師,室名傳鑒堂、甌缽羅室,北京通縣人。書畫鑒賞家。有《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行世。
4. 唐云(1910~1993),字俠塵,別號東原、藥塵、藥城、藥翁、老藥、玄丁、大石、大石居士、大石翁,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國美協理事、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名譽院長,西泠印社理事。為海上花鳥畫“四大名旦”之一。
跋者簡介:王貴忱(1928~2022),室名可居室,遼寧鐵嶺人。著名的學者型收藏家,時與王世襄齊名,他在歷史學、錢幣學、文獻學、金石學、書畫藝術等諸多領域均有卓越建樹。被潘景鄭先生譽為“魁奇之士”。曾任廣東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錢幣學會理事。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