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丁輔之先生得石于曜山之陰,似人狀,命工匠造一人坐像,置孤山西泠印社三老石室旁,此人便是西泠八家之首,浙派印風宗師丁敬。
丁敬(1695 〜1765),字敬身,號鈍丁、硯林、硯叟、龍泓山人等,浙江錢塘人。涉獵群書,廣采博覽,通詩文、精金石,尤以金石篆刻為世所重,其印出入秦漢,吸收并發展了朱簡的碎刀法,創為切刀一式,以表現秦漢印蒼莽之氣,所作印古穆沈雄,力挽時風,流風所布,有蔣仁、奚岡、黃易、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七人,卓然成家,開浙派二百余年印風,至今不絕。其人被尊為浙派泰斗,其作亦被印人藏家尊為至寶。然百余年來,宇內多經劫難,先賢佳作,存世者寥若晨星,前輩庋藏,今日大多已入各大博物館,時人難得一窺真容,海內藏家,縱然偶有一二,亦秘不示人,國內藝術品拍賣至今已歷二十余年,開門見山之丁敬印作,千不一見。今日忽有丁敬“容大”一印現世,可稱當今印壇與收藏界一大幸事。
清·丁敬刻壽山石王德溥自用印
印文:容大 邊款:鈍丁。1.5×1.5×2.6cm
出版:
1.《履盦藏印選》P10,臺北初版,1997年。
2.《丁敬印譜》P109。上海書店出版社,1992年。
3.《西泠八家印選》卷一P29,丁輔之1925年編。
4.《丁鶴廬西泠八家印存稿》P7,日本出版,2003年。
5.《丁丑劫馀印存》卷三P9。1937年。
6.《西泠四家印譜·龍泓山人印譜》,清末鈐印本。
7. 《中國歷代印風系列·清代浙派印風》上P59,重慶出版社。
8.《中國鑒藏家印鑒大全》P130,江西美術出版社。
容大,為錢塘詩人王德溥表字。《晚晴簃詩匯》卷八十七有載:王德溥,字容大,一字澹和,錢塘人。貢生。有《寶日軒詩集》。檢丁敬印譜中,可知丁敬為其所作頗多,計有白文“王德溥印”二方、白文與朱白文 “王氏容大、德溥之印”對章,白文“容大”一方,朱文 “王氏寶日軒書畫記”一方,以及此次面世之朱文“容大”印。其中丁敬六十六歲時所作白文“王德溥印”并有三面長款,其中亦頗自嘉許。據記載,丁敬生性耿介清高,作品不輕易與人,志書載其“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也。”而能為王德溥作此頗為自許之佳刻,可知二人必為知交,為其所作亦為盡心之作。
此次面世之朱文“容大”一印,石色純黑,署“鈍丁”楷書款,文作粗朱,初視之若平平無奇,細細品讀則愈見其不凡之處。但凡為印,白文宜渾厚而朱文宜勁挺,故滿白細朱者易為,而粗筆朱文印稍一不慎,線條極易流于臃腫乏力,故歷代印人所作,粗朱式不多見,其中佳作尤少,此印即為其中之佼佼者。
此印印文二字,左右均分,面目似有宋元印味道,而其精神全在秦漢,故其筆畫粗而有骨,曲而有力,筆畫之間所留數條白線,與其白文印中筆畫幾無二致,可知為朱為白,存乎一心,朱白之理,如同陰陽之道,相依而存,此平中寓奇,雄強后得天然之佳作,非大宗師不能到此。
此類印作,于丁敬傳世印譜中極為少見,只其自用長方朱文“古杭”一印,較為接近,不同之處為“古杭”為上下豎排,而筆畫中微有隸意,若以平實渾樸而論,“容大”一印或有過之,其余諸印中,此類風格絕少,可知此一印式,敬身先生平生亦不輕作。而此二印,視為印人秘珍其技也罷,視為宗師偶一嘗試也罷,于其平生所作中自可得一席地,不容輕視。
宗師之所以可稱宗師,正是因其可以一人之力,而啟后世之風。丁敬以切刀法秦漢而成浙派之宗,一代印學大師趙之謙亦有白文“丁文蔚”一印,單刀直沖,為后世齊白石所發揚,亦開一代新風。而后世宗法丁敬者,多從其刀法入,得“容大”一印三昧者鮮矣。清末有印人胡镢,其朱文印多粗筆,平淡自然,雖刀法有異,而氣味卻同,與此印當有莫大關系。
此印原為西泠創社四老之一、曾為丁敬立坐像于孤山三老石室旁的丁輔之舊藏。1937年,杭州遭丁丑之劫,次年夏,丁輔之、高時敷、葛昌楹、俞人萃四人匯四家所藏歷代印人佳作共一千九百余方,成《丁丑劫余印存》二十冊,此印即赫然在目,丁輔之《西泠八家印存稿》中亦收入。此印后入王福廠高足江成之先生之手,并收入其《履盦藏印選》中,一印而結三代印人翰墨因緣,實為印壇佳話。而丁敬印存世稀如鳳毛,想藏家定不甘失去此千載難逢之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