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由糧食釀成,看似水般清澈,卻藴藏了熱血的能量。中國人正因了這酒的陪伴,才在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中被喚醒了采菊東籬下的忘世情懷,才在寬闊平坦的現實主義道路中幻化出了一抹浪漫主義的彩虹。直至今日,酒仍是如此重要的文化象征,缺少了它的人際交流顯得枯燥,缺少了它的內心審視則流于膚淺,酒作為文化消費必需品的地位日益凸顯。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2011春季拍賣會推出中國陳年名酒專場,邀有緣之士共賞兩千余瓶中國白酒,此陳年佳釀值得一世典藏。
佳釀陳年 盛世奢藏
西泠名酒主推的貴州茅臺酒產自貴州省遵義市懷仁縣,其地理環境得天獨厚,赤水河微甜可口,飽含了紫砂地層中的微量元素,滋養了兩岸優質高粱和小麥,再加上這里冬暖夏熱的氣候,最適宜釀酒微生物繁衍。自然無污染的糧食、水和釀造環境保證了茅臺酒的健康質量,經現代方法測定,茅臺酒含有15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能起保健和藥理作用,1993年新華社報道說即使天天喝茅臺,對肝臟也無損害。1972年周總理在全國計劃工作會議上明言,在茅臺酒廠上游100公里內不能因工礦建設影響釀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廠,而產自70-80年代的茅臺酒因釀酒所用的糧食不施化肥和農藥而特別適于飲用及收藏。
貴州茅臺酒的生產工藝與眾不同,耗時為普通白酒的五倍以上。其同一批次的原料要經九次蒸煮、加曲、堆積發酵、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一年后再陳釀三年、勾兌存放一年以后才能上市,故能與微生物結合充分,香氣成分多,酒體豐滿醇厚,香而不艷,低而不淡,同時其成品量極為稀少,據廠志記載,從1953年建廠到1986年,茅臺酒廠僅生產21460噸茅臺酒,平均每年只產650噸。酒體醇香、味道獨特加上產量控制,茅臺酒一直是價格最高、最受矚目的中國名酒。
舊社會社會經濟生活凋敝,茅臺酒卻因其稀缺性和獨特品味而暢銷全國,深受達官貴人的熱捧。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在開國大典當晚的第一宴中選擇了茅臺酒,從此以后,茅臺酒成為國宴酒和外交禮儀酒,周恩來、毛澤東、鄧小平都曾對它贊不絕口,它曾在多次全國評酒會上蟬聯冠軍。現代視野下,陳年名酒因其稀缺的特性而很快被賦予了新的價值——收藏保值,計劃經濟時代以及其后的一段時間內,普通大眾消費一般白酒已是奢侈,茅臺酒則幾乎不見流通,加上時間因素,當時的茅臺酒能再現于世已不容易,若要求封膜完好,并且存酒量在1000克以上,也就是達到拍賣標準者則少之又少,正因如此陳年名酒注定是收藏和拍賣界的新寵。
一一春季 聚焦名酒
自2010年春天地動山搖般的名酒拍賣浪潮伊始,品鑒者和投資者一次次觸動著大眾的神經,為一瓶茅臺酒豪擲百萬早已是過去的新聞,隨時都有新標王誕生的可能。西泠拍賣以發展的眼光立足當下,此次春拍將組織自公司成立以來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一次酒類專拍,足以達到各類收藏愛好者和消費者的心理預期,為拍賣界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9年2月3日產土陶瓶茅臺酒(三瓶酒為同一生產日期)
茅臺依舊是酒界之王,本場拍賣不乏精品,讓我們共同關注一組1959年同日出廠的3瓶五星牌貴州茅臺酒,皆標有出廠日期——1959年2月3日,得自茅臺酒廠成立初的第一代酒師。揭去其中一瓶的外包棉紙便現保存完好的瓶身和酒標,儼若剛出廠之貌,雖經歷五十余年,依然嶄新如故,是本已稀少的五十年代茅臺酒之翹楚。
約1973年出口意大利葵花牌貴州茅臺酒
而4瓶71年木塞黃釉瓶茅臺酒和意大利回流的葵花茅臺酒也都是不多見的品種。木塞黃釉瓶茅臺酒生產于文革期間,土陶瓷瓶內外掛黃釉,木塞瓶蓋外裹紅色封膜,由于土陶瓷瓶制作工藝復雜,故1972年后不再使用。此4瓶木塞黃釉茅臺酒品相極佳,瓶身色澤均勻,酒標光潔如新,幾乎與出廠時不差毫分。意大利回流的葵花茅臺酒是文革時期出口專用的茅臺酒品種,采用古法釀制,出廠前窖存十年以上,比普通茅臺酒多耗一倍時間,當時僅釀制1000瓶,傳之于世,回流至此,彌足珍貴。
1983—1984年飛天牌貴州茅臺酒(黃釉大飛天)
另一亮點是七十年代末期出廠的葵花牌貴州茅臺酒一組12瓶,八十年代出廠的醬釉五星茅臺一組12瓶,黃釉五星茅臺一組12瓶,黃釉大飛天一組12瓶。其他如1980-1985年五星牌貴州茅臺酒大全套(60瓶)和1979-1985年飛天牌貴州茅臺酒大全套(60瓶),幾乎見證了文革后茅臺酒的發展歷史。這些經典茅臺,與異彩紛呈的十七大名酒們一起,靜候八方來客齊聚世貿,共續佳緣。
1993—1996年五星牌、飛天牌貴州茅臺酒一組6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