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740
估價RMB: 150,000-250,000
成交價RMB: 494,500(含傭金)
曾國藩(1811~1872)、梁國琮[清]?致陳源兗有關京官交誼及處世哲學的信札冊
紙本?冊頁(共十九頁)
約1840至1850年作
著錄:1. 《曾文正公書札》,傳忠書局編刻,光緒二年(1876)。
2. 《曾國藩全集 書信 一》P35、62,殷紹基等整理,岳麓書社,1990年。
3. 《曾國藩文集 3》P673,李翰祥編,九州島圖書出版社,1997年。
4. 《曾國藩全集 書信 上》P10,溫林編,京華出版社,2001年。
5. 《湖湘文庫 曾國藩全集 22》P49、57,岳麓書社,2011年。
說明:陳源兗、馮卓懷(樹堂)上款。陳與曾國藩、梁國琮為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同年。
此為曾國藩、梁國琮入仕初期信札冊,共19頁,含曾國藩4通9頁、梁國琮1通10頁,集中作于1840年代(道光朝后期),即曾國藩仕途起步不久、回湘興辦團練之前。其中,曾國藩2通5頁未見刊載,可補曾氏年譜、全集等史料之闕,彌足珍貴。
曾國藩信札圍繞調職奉差、京官生計、同儕宴集、邸報抄閱、歸鄉守制等內容而作,涉及李星沅(石翁)、時大杭(葦洲)、勞崇光(辛皆)、雷以誠(鶴皋)、任泰(階平)、倭仁(艮峰)、趙笠農、曾梅巖、王漢橋、丁士元、曾玉屏(家祖)等,對曾氏早年京官宦跡及處世哲學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其中,“十五日”“戊歲已寄”兩通均為《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全集》未刊書札。“十五日”信作于還京途中,有“前月廿日發陜西”“十五住保定”“訂十九日到京”等旅次信息。檢《曾文正公年譜》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充四川正考官,次月出都經西安入蜀,同年九月由成都回節,十一月二十日抵都門復命充文淵閣校理。信中行程與年譜相合,故此信當寫于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844年1月4日)。再,曾國藩長子紀澤是歲入家塾,塾師即為上款之一的馮卓懷(樹堂)。
“八月初九日”“八月八日接到手書”兩信見載于曾國藩全集、文集、書札等著作,均提到陳源兗守制事,分別有“閣下遭此大變……瀆孝子終天之聽”、“閣下本月服闋”語;檢《曾文正公家書》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有“現在岱云丁艱”,而陳氏“服闋”在二十九年八月,結合信中曾氏談及“兼署兵部”事(曾氏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兼署兵部右侍郎),則后信確作于道光二十九年。又,前信中有“因勞辛皆廉訪之便”語,查勞氏于道光二十八年擢廣西按察使(廉訪),離京南下在八月十一日。故兩信寫作時間分別在道光二十八、二十九年(1848、1849)。
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與陳源兗為湖南同鄉,同科進士、翰林,后又結為兒女親家,關系至為密切,“不啻一家骨肉”。可以說,曾氏處世哲學的形成,與陳氏的骨鯁諫諍不無聯系。信中,曾氏指出陳氏在妻子亡故、同僚紛致奠儀后,陳“于雷鶴皋處獨無謝書”,揣陳系因雷“于公幛稱謂略傲然”而心懷芥蒂,遂開解其曰“此等處最不要緊,必須消融凈盡,乃可為入德之方,亦即養生之道也。至要至要,務求三思”。而在指出摯友問題前,不惜援引自己兩年前覆書勞崇光“語太唐突,至今見面,未免疚怍”的反例,委婉道出“可見人隨時須養氣,好留為他日相見地也”的處世觀。曾氏為友以誠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梁國琮長信10頁,約作于1840至1843年間,圍繞宦友交游及科舉仕進等內容而作,兼及太平天國舉事前廣東時局。涉及梁信芳(家嚴)、梁國瑚(家兄)、梁國璜、梁國琎、凌玉垣(荻洲)、周揚之(華甫)、周壽昌(荇農)、鄒子律(春生)。寫信時,梁氏在番禺居里丁憂期間,故信末署款有“禫”字。又,信中有“兩舍弟服闋后原可趕赴春闈,因年來家務繁重,未易遽行,容俟下科同去,亦未遲也”語,所及“兩舍弟”,指梁國璜(1844年舉人)、國琎(1846年舉人)兄弟,則梁氏守制期即將結束,可知此信約作于1840(梁國琮會試后兩年)至1843年間。信中,梁國琮談及粵中內外形勢,謂“粵夷幸羈縻無事,惟邇來遍地萑苻,徒抱杞憂”,可見其時民亂已成社會動蕩的主要表征。
ZENG GUOFAN AND LIANG GUOCONG AUTOGRAPH LETTERS SIGNED TO CHEN YUANYAN ABOUT HIS RELATIONS WITH BEIJING OFFICIAL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k on paper, album (nineteen pages)
Dated circa 1840-1850
Literature: 1. Zeng Wen Zheng Gong Shu Zha, Fuzhong Publishing House, 1876
2. Complete Works of Zeng Guofan, vol. 1, pp. 35 & 62, Yuelu Press, 1990
3. Collection of Zeng Guofan's Works, vol. 3, P. 673, Jiuzhou Press, 1997
4. Complete Works of Zeng Guofan, vol. 1, p. 10, Jinghua Publishing House, 2001
5. Library of Huxiang: Complete Works of Zeng Guofan, vol. 22, pp. 49 & 57, Yuelu Press, 2011
Note: Dedicated to Chen Yuanyan and Feng Zhuohuai.
23×13cm×2?23×12cm?23×10cm×4?22.5×12cm×2?24.5×12cm×10
RMB: 150,000-250,000
作者簡介:1.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今湘潭)人。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洋務運動時期曾主持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
2. 梁國琮[晚清],字儷裳,廣東番禺(今廣州)人。道光十七年(1837)廣東鄉試解元,十八年(1838)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纂修。工書,尤擅行書,書宗趙體。道光年間與曾國藩過從頗密。曾氏嘗為之作《挽梁儷裳太史太夫人》。名見《曾國藩家書》。
上款簡介:1. 陳源兗(?~1854),字瞻孔,號岱云,湖南茶陵(今株洲)人。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編修,參與纂修國史。歷官吉安知府、池州知府。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沿江東下,受命分守廬州,城破后自縊殉國。
2. 馮卓懷(1813~?),字樹堂,號暨樓,湖南長沙人。道光十九年(1839)湖南鄉試解元,曾任萬縣知縣。與曾國藩關系極密,曾氏待之如手足。著有《既樓詩集》《書法論義》。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