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由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策劃推出的“拓古為圖——陳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及金石銘刻賞鑒會”在杭州世貿君瀾大飯店舉行。
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浙江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池長慶、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副館長羅可程、中國印學博物館館長吳瑩、西泠印社理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陳大中、西泠印社理事王義驊、唐存才以及古文字學、金石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藏家、鑒賞家30余人出席了此次鑒賞會。
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為大家介紹了陳介祺及其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基本情況,童衍方介紹說,陳介祺于同治十一年(1872)得到出土于齊國大邑即墨故城遺址首枚古陶片《陳悍》,是陶文發(fā)現、考釋、鑒定、研究的第一人,其收藏的陶片大都以齊國制作為主。陳介祺擅長墨拓技藝,據考證其制作的拓片數量一般不過20余份,并且這些拓本在面世后的流傳過程中大部分都已流逝,因此我們今天品鑒的陳介祺陶文拓本是極其珍貴和難得一見的。
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為此次賞鑒會帶來自己珍藏的數片陶文實物、陶文拓片手卷以及吳昌碩題字的古陶文善本,其陶文實物中有陳介祺當年未曾見到的陶文新品種。唐存才在主題分享時給大家介紹了古陶文大致情況,他說:“通過目前的史料和記載可以發(fā)現,在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陶文數量最多;抑印的形式最為多樣,也是被學者、文字學家發(fā)現和研究最早的陶文種類。戰(zhàn)國陶文的發(fā)現意義重大,是對先秦文字的一個重要補充。目前,陶文研究的資料、著作相對有限也使這個領域最具學術增長的空間。陳介祺制作的拓片在當時即已享有盛名,更成為后世海內外藏家學者極為珍視之物。陶文中最為珍貴的當屬官府制作的量器陶文。陳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中《陳悍》、《平陵陳得丕齊丘主釜》等即是官量陶文的經典,稿本中陶文包含了齊國各大制陶窯口,不論從數量還是品種方面講,都可稱之為最頂尖的陶文善本。今天我們能在這里欣賞陳介祺收藏的八大冊的陶文精品,欣賞齊國陶文的藝術魅力,是何等的幸運。”
此次品鑒會上學者、嘉賓還共同鑒賞了西泠拍賣從2016年篆刻專場中甄選出來的部分近現代名家印石,其中不乏程邃、吳昌碩、趙之謙、齊白石等名家刻印及數枚珍品田黃印章。
中國美術學院陳大中教授從印材、印文、技法等方面給大家介紹了印石、印譜的欣賞方式,尤其說明了好印也要有好的鈐印方式,蓋上去的印章要見刀,見筆,見紙,見印泥。同時,陳大中教授對西泠拍賣能夠組織如此眾多的名家印章并進行細致的學術研究給予極大贊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總書記的一系列文藝講話精神,意義重大,深入人心。本次策劃推出的陳介祺專題是西泠拍賣注重藏品學術研究,重視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的又一次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