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幅謝稚柳所繪《松嶺云深圖》作于1974年,是其落墨山水的典型之作。畫中山石云氣布置妥貼,皴法疏密有度,色彩清麗質樸,深淺有致,觀之魏然深秀。畫面墨彩交輝,工寫結合,奔放處不離法度,細微處愈見精妙。
謝稚柳 松嶺云深圖
設色絹本 立軸
1974年作
款識:漫之、志勇同志屬正。一九七四年盛秋,稚柳。
鈐印:稚柳印(朱) 謝稚(白) 秋與天爭碧(白) ?書閣(朱)
簽條:謝稚柳松嶺云深圖。漫之同志裝成屬題。稚柳。
說明:曹漫之,蔡志勇夫婦上款。本拍品由上款人家屬友情提供。
134×81.5cm
謝稚柳原名稚,字稚柳,江蘇常州人。他擅長書法及古書畫鑒定,與張珩齊名,世有“北張南謝”之說。謝稚柳出生于詩禮之家,十六歲時跟隨著名學者錢名山學習經學詩文,打下了堅實的國學文化基礎。在錢氏寄園中他從陳老蓮入手,走進了繪畫的世界,通過臨摹陳老蓮而精通了花鳥畫法。走出寄園后,謝稚柳跟隨張大千游歷,接觸和目睹了許多歷代名畫巨跡,便由陳老蓮的花鳥轉而直入宋人山水。隨后他受張大千邀請去敦煌協助考察,進行文字記錄,并臨摹了北魏至隋唐的壁畫,出版了《敦煌藝術續錄》,此書被認為是“敦煌學”的開山之作。建國后,謝稚柳受命成為中國書畫鑒定小組專家,負責對全國所藏古代書畫作全面的鑒定。文革時期,他的文物鑒定工作被迫暫停,因而使他潛心于書畫的創作,其畫風從此“易工整為放浪”。文革結束后,謝稚柳被國務院授命為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組長,繼續投身于書畫鑒定研究工作,與徐邦達、啟功并稱為書畫鑒定三大家。
在當代美術史上,謝稚柳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修養全面的藝術家。在山水畫創作方面,謝稚柳起步于二十歲之后,正因為對于唐宋繪畫傳統的喜愛和推崇,他一開始就取法乎上,從宋畫入手,不入明清一筆。他從巨然《秋山問道圖》著手,又力學王詵的《煙江疊嶂圖》,取法燕文貴,對于北宋北方畫派的李成、范寬也下過很大功夫,從中汲取了許多營養。謝稚柳畫了三十余年的工筆畫,到六十歲畫風發生了重大轉變,在花鳥和山水上都用了“落墨法”。“落墨法”是從考證南唐著名畫家徐熙的《雪竹圖》而來,他以墨為格,色墨相融,繼而將“落墨法”用于山水畫創作中。謝稚柳所創造的落墨畫法鋪陳綺麗,表現名山大川的重巒疊嶂,氣霧煙云。煙雨溟濛的清溪,濃蔭夏木的山谷,暮色迷茫的山村,在他的作品中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呈現出奔放瀟灑的寫意情境。
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和體會,謝稚柳自始至終堅持認為中國畫應該是寫實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需要畫家具備堅實的造型能力,這樣才能形神兼備,物我交融。就筆墨風格而言,謝稚柳也有自己的見解。很多中國畫家對于筆墨的要求是凌駕于形象塑造之上的,而謝稚柳的作品卻始終以“寫實”為出發點,堅持筆墨是服從于造型,他認為配合形象塑造的筆墨才是精妙生動的。因此,謝稚柳即使在畫風上從宋人的工整轉入放逸,但是他的筆墨風格始終是圓潤敦厚、精氣內斂的。所以其筆墨是靈動的,卻巧中藏拙;是樸實的,卻不拘泥呆板。如果說張大千是豪邁豁達,吳湖帆是溫文爾雅,那么謝稚柳則是文武兼之。就如此件《松嶺云深圖》,即便在落墨中也能看出細膩的筆法,山石用粗闊的筆觸鋪掃而成,不足之處復加以勾勒,樹木則用精勁的細筆繪成,與大面積的山石云氣形成鮮明對比。全圖設色與墨色結合,富麗中顯出古雅之氣。謝稚柳的畫風總體上來說,筆法精致,賦色明麗,表現出精湛的傳統功力。
這幅《松嶺云深圖》是謝稚柳為曹漫之,蔡志勇夫婦所作。曹漫之,法學家,收藏現代書畫名跡甚富。當時正值文革,曹漫之作為老干部也是被批斗的對象,雖然兩人頭上戴的帽子不同,但他和謝稚柳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了。在文化被禁錮打壓的特殊時期,向謝稚柳求畫成了曹漫之聊以自娛的重要慰藉。在鄭重所編《謝稚柳系年錄》中,著錄了謝稚柳為曹漫之所作的多幅作品,可見他們交往甚密。其中,就有這幅作品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