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帶走了一個又一個叱咤風云的帝國,一代又一代帝王的雄心壯志淹沒在歷史之中,只留下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令后人唏噓感慨。而今,杭州文物公司舊藏的仿宋汝窯六棱大瓶亮相2013西泠秋拍文房清玩·古玩雜件專場,此件瓷中重器即將在宋瓷的故鄉開啟新的傳奇。
八百多年前,在鱗次櫛比的北宋東京汴梁,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汝窯青瓷被呈入內宮。即便是見多識廣的王公大臣也無不為其宛如美玉的釉色所折服,贊不絕口。宋人葉寘在他的《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钡欠逶鞓O的宋代汝窯器,以其端莊、典雅、神秘的自然美征服了世人,更為后代留下了一座難以超越的豐碑。
清雍正·仿汝窯六棱大瓶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高:66cm
來源:杭州市文物公司舊藏。
出版:《真藏——文物商店典藏精品》第23頁。江蘇美術出版社。
醉心陶瓷藝術的明清兩朝,鼎盛時期的皇家皆不惜人力財力仿制宋汝窯瓷。能否達到或超越前代,成為帝國是否繁榮強大的佐證。而生活在帝國之下的人們也都有這樣一種情懷:他們將前朝的輝煌看作一把標尺,甚至將其神話,一步步追尋心中的這個“理想國”。在模仿繼承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文化。
此件仿汝窯六棱大瓶即是雍正盛世仿古的翹楚之作。六十六公分高的體量一望即帶來強烈的的沖擊和震撼。頸部細長,向下逐漸豐腴,至肩部微有起線,宛若一朵倒扣的睡蓮含吮器身。在淡雅的釉色襯托下,進而營造出忽隱忽現、若有若無的視覺感受,足見制作者對器型的設計斟酌再三。肩部園折,腹身線條富有張力,器型飽滿敦實。腹底內攏后外展圈足,收發有度,形成曼妙的輪廓線。平面呈正六邊形,每處銜接形成折棱既不突兀又不失力度,圓轉柔和渾然一體,彰顯其拼接大器技術的高超絕妙。整器通體施釉,釉色白中泛青,翠美清新。釉水滋潤腴厚,布滿大小縱橫的開片,細碎萬變,猶似冰裂。近底處積釉甚多,隱約可見質如玄鐵的胎足。遠遠望去,深沉的胎足色給淺淡的器身增添畫龍點睛的一筆,使器身更具厚重感。器底正中青花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方款,字體工整秀美,運筆勁挺有力,為標準官窯款識。六棱瓶的器型、比例、釉色、款識、無一不精,非大國盛世不可為之。
一代宮廷的藝術高度,除國家財力外,還與帝王自身的審美息息相關。雍正皇帝中年登基,近四十年的修學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藝術修養。他飽讀詩書,靜心體悟佛道之心境,形成了內斂、深沉的心性。他在《山居自怡》一詩中寫道:“生平耽靜僻,每愛住深山。百卉從榮謝,雙丸任往還。朝廷容懶慢,天地許清閑。睡起三竿日,仙蹤似可攀。”這種心性在其審美選擇中充分的體現。因此在宮廷器物的制造上,他追求精致典雅,講究宮廷氣質。在御用瓷器中,一改康熙朝的剛勁硬朗,趨向柔美精雅。而宋瓷的內斂含蓄,恰為這位帝王所鐘情。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所著的《陶成紀事碑》中記:“茲舉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彝,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開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宋器色澤?!庇诖藢ⅰ按笥^釉”列于諸類仿古色釉之首,宮廷上下對宋瓷尊崇由此可見一斑。
縱觀這一期的各式藝術品,不論是工藝品還是繪畫書法,均以簡潔流暢的造型、典雅清新的紋飾、精巧細膩的做工而著稱。盡管材質迥異,風格卻如出一轍。在瓷器制造中,這個龐大帝國的君主沒有滿足簡單的模仿,而是將宋瓷器型釉色的審美法則充分運用,突破了宋代多文房小品的規格。正是基于此,才能有此件六棱瓶這類大型陳設器的誕生。
細細品味,六棱瓶釉質瑩厚,宛若堆脂,扣聲如馨,色澤深得“雨過天晴云破處”之化境。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彷彿蟬翼蟹爪,繁而不亂,給人以靜謐有序的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