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至31日,海上名家吳湖帆“新中國題材”巨幅佳作《庚桑古洞圖》將亮相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
建國后,吳湖帆曾婉拒張大千等好友移居海外的邀請,最終選擇留在祖國。他家學深厚、收藏傲人、書畫精絕,然而卻也和所有步入新社會的藝術家一樣,從身心到創作都經歷著艱難的改造。1950年,《人民美術》創刊號上曾發表題為《為表現新中國而努力》的文章,這也引發了吳湖帆對新時代創作風格的思考:如何運用所“元人筆墨”、“宋人丘壑”、“唐人氣韻”來表現新中國題材?歷史考驗畫家,時間給予答案:1956年,吳湖帆在63歲之際被提名為中國畫院院長,創作于此時的《庚桑古洞圖》便是吳湖帆向藝術生涯轉折點的上乘之作。
吳湖帆(1894~1968) 庚桑古洞圖
設色紙本 鏡片 1956年作 133×66.5cm
出版:《中國畫》P4,1959年第二期,人民美術出版社。
庚桑洞又名張公洞。相傳孫吳赤烏二年,一夜間風雨飄搖,洞口自開,深達五十余仞。這是一處道家的神仙圣地,丹道之書記載:“天下福地七十二,此居第五十八。庚桑公治之?!薄讹L土記》云:“漢天師張道陵嘗修道于此。”古洞氣象奇絕,仙姿神風,引諸多畫中圣手竟折腰——沈周《游張公洞》手卷、吳大澄《仿王石谷<蘭亭十二景>》……而吳湖帆《庚桑古洞圖》可稱其中佼佼者,在這幅尺幅巨大的作品中,古典與現代,寫意與寫實,文人畫與新中國美術得以完美融合。
對矜持而嚴謹的吳湖帆來說,求新不等于膚淺,求變不等于媚俗,在探索中創作的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卻蘊借著最精微的智慧。畫面中,嶙峋倒垂的鐘乳或用沒骨烘染,或用多種皴筆,庚桑洞口就在芳草古木的掩映下,設色的斑斕明麗使整幅畫面生動多姿,洞內一泓潭水以水墨渲染而出,洞外絕壁蔭蔽于枯藤老樹、長草亂紅間,又用云山之法隱去層巒遠峰。與古洞的巍峨形成對比,畫中人物各個分明,款識“庚桑古洞”寫以篆書,磅礴穩健?,F實主義寫實手法展現的古洞氣象,不露聲色間所登臨的宋畫高峰,也是老莊自然觀與畫家藝術觀、生命觀的契合。
創作完成后,他親自把作品送到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庚桑古洞圖》在人美《中國畫》第二期登載,引贊美無數。筆墨再造自然,藝術大師堅持思索,終于將藝術報國的滿腔熱情糅進畫中,同樣他們以執著面對藝術理想的坦蕩灑脫,同行之間的尊重與謙和,提攜和鼓勵,也昭示影響著后來的人。
此外,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為題、并籍畫作表達吳湖帆對唐寅才情際遇所感的《撫孤松而盤桓》,以及來自于吳昌碩后人所藏、堪比館藏級的作品任伯年畫吳昌碩小像《棕陰納涼圖》,吳昌碩七十二歲所作《梅石松竹圖》,海上諸多名家合筆之作《叔良先生小像》等精品也是今年西泠秋拍近現代書畫專場的亮點。
本次西泠秋拍中,獨具西泠印社特色的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將上拍吳昌碩所刻精品,其中包括他為清太學生、翰林院待詔劉澤源所刻壽山石自用印五方。這一專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泠八家”經“創社四老”中王福廠、丁輔之舊藏并載入《丁丑劫余印存》的十四方印章?!抖〕蠼儆嘤〈妗肥怯啥≥o之等四人于丁丑吳淞戰役后將所余藏的印章匯輯而成,而其中收錄印章,大部分已入藏博物館,流傳于世并能一次得十四方,尤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