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者,樸直端正,聚文人雅士之案,為中華文房四寶之一。自唐以來,端、歙、洮、澄四大硯種問世,硯材、硯式和硯形更加豐富多彩。不同于其它三種石硯,澄泥硯以沉淀千年黃河漬泥為原料,經特殊爐火燒煉而成,質堅耐磨,觀若碧玉,撫若童肌,儲墨不涸,積墨不腐,厲寒不冰,呵氣可研,不傷筆,不損毫,倍受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為貢品。武則天、蘇東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鐘,并著文記之。乾隆曾贊其曰:“撫如石,呵生津。其功效可與石硯媲美,此硯中一絕。”
清乾隆·御銘仿宋天成風字澄泥硯
銘文:
1.仿宋天成風字硯
2.庶征有五風惟殿,休咎之間圣蒙辨。趙宋制斯風字硯,曰時曰恒其義見。漉沙得泥自絳縣,爰仿厥式綈幾薦。緬想歌薫萬民奠,敢恃夸雄一巳擅。乾隆御銘。印文:比德 朗潤
說明:200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宮廷收藏之一號拍品。
參閱:《欽定四庫全書·西清硯譜》卷二十四P61-65。
11.3×10.4×2 cm
今有乾隆御銘仿宋天成風字澄泥硯見出塵埃,現身西泠印社2012春拍,其為藏家之大幸也。
硯作風字型,呈平板狀,硯面平正,上方墨池作偃月形,光素無紋飾,色紫中泛紅。硯首壁側刻楷書“仿宋天成風字硯”七字,硯背平滑,中鐫清高宗乾隆皇帝御題硯銘,其辭曰:“庶征有五風為殿,休咎之間圣蒙辨。趙宋制斯風字硯,曰時曰恒其義見。漉紗得泥自絳縣,爰仿厥式綈幾薦。緬想歌熏萬民奠,敢恃夸雄一己擅。”款題:“乾隆御銘。”鈐印:比德、朗潤。
“庶征”語出《尚書·洪范》:“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孔穎達《傳》曰:“雨以潤物,旸以干物,暖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五者各以其時所以為眾驗。”意為天時有五種,風為最后,吉兇善惡之間圣意得到班頌。言說“風”字之典故及其所包含之深厚意蘊。以風字為硯,實蘊涵深厚的文化深度,表現的是社會層面的和諧于互動。
接著,銘文敘說了此硯之產地與制作。絳州澄泥硯始創于唐代,歷史悠久,當時曾被列為貢品。由于澄泥硯工藝之繁瑣及端硯、歙硯等發掘,至清代時制作工藝已瀕臨失傳。于是絳州澄泥硯的生產自清中期以后出現了一個斷檔,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古絳州制硯人終將澄泥硯恢復生產,絳州澄泥硯又重新在硯海中展露新姿,重新成為古城絳州的一大地方特產。絳州汾河灣的泥質干強度偏高、手感滑膩、無砂、可塑性高、韌性強。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為什么絳州澄泥硯能以唯一的非石質硯躋身中國四大名硯之中。硯,它的實用功能是磨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細膩滋潤容易發墨,并且墨汁細勻而無雜質。在同樣的硬度下,由于澄泥硯是用泥土燒制,研磨后硯面的光滑度肯定會遜于石硯,同時卻增加了澄泥硯的滑動摩擦系數,也就是說,澄泥硯比同等硬度的石硯發墨程度要好。故從時間上來說,此硯幾可說是一段時間之內的絕后之作,更現實其之珍貴與特殊性。
銘文最后為乾隆自詡之語,其自命不凡之態已顯于章句之間。這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權勢和最豐厚的財富的同時還擁有對于藝術的敏感味蕾、挑剔眼睛和精微觸覺的君王,絕對也配得上這銘文之語。而這又豈不也是對這方精工細心名硯之夸譽嗎?
此硯式既古雅并蘊深度,其制作又精妙無雙,更有一代雄君之御銘題款,可謂三美歸一,曷可不以為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