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者,中華文房四寶之一。據考,秦漢時期,硯已成為文士實用書寫研墨之工具,漢劉熙《釋名釋書契》云:“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隨著文明日益昌盛,硯之用更為普及,歷來文士愛硯、癖硯,好古者甚至將秦漢魏晉南北朝磚瓦制作為硯,并銘其上,以抒情懷。尤其唐朝始,端、歙、洮、澄四大硯種問世,硯材、硯式、硯形更為豐富多姿,至明清兩朝,硯之制,工藝精湛已過歷朝,尤其端硯石質之佳,被譽為名硯之首,硯之美遂大于其實用功能。
本屆西泠春拍,匯集宋元明清等名硯八十余方,洋洋大觀,琳瑯滿目,令人賞之目不暇接。端坑佳石多有傳世絕品,若水巖老坑大西洞、水歸洞,北嶺綠端。尤其大西洞之出端石,質地細膩、嬌嫩,色青、白、紫,有蕉葉白、魚腦凍、青花胭脂暈、馬尾紋等名貴石品,先賢謂之硯石中天上神品。古歙則有名品金星牛毛紋、水波紋。另清朝制澄泥硯,康熙御制松花石硯,漢磚“萬歲不敗”硯輝映其中。
古來文士有“湖山佳色、當歸西泠”之說,然傳世藝珍亦隱然遵乎此道,承蒙海內外藏家厚愛西泠,每屆拍賣均征得《沈氏硯林》中缶翁所銘佳硯,真正盤中璣珠,光彩奪目。
《沈氏硯林》為沈汝瑾所集藏一百五十八方硯。
沈汝瑾(1858-1917),江蘇常熟人,字定周,號石友,別署鈍居士,室名笛在明月樓、月玲瓏館、師米齋、鳴堅白齋。工詩詞,藏硯成癖,亦精刻硯,擅書。
其子若懷將其父藏硯拓印成譜,共四卷一百部,歲月滄桑,至今已難得覓全本矣。沈氏與吳昌碩友善至深,是譜見示,缶翁于1905年始為沈氏藏硯作銘,至沈氏謝世之年,約十二年間,共為之銘硯近百款之多,再作“品硯圖”、題“沈氏硯林”,如此浩瀚藝事僅見于此。
《沈氏硯林》所藏硯品多奇珍,若:文衡山篆謙卦硯、兩罍軒主校書硯、武虛谷藏杜工部像硯、傅青主真手硯、阮文達公鵝群硯等,皆精美絕倫,人硯共傳。“填海補天硯”即為吳昌碩銘端硯精品。林郎庵于硯外木盒題曰:“硯譜諸硯數十年前均歸橋本關雪,舶來日本,五年前始散出。余曾獲數硯,璇為友人索去,是研石佳式好,宜置案頭,供筆札之用,故寶留之。戊戌大暑,朗庵。”
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填海補天銘端硯
出版:《沈氏硯林》P76—77,民國時期出版。
13.9×6.5×2.1cm
林熊光,字朗庵,臺灣著名收藏家林柏壽之三侄,號寶宋室,1897年生,素嗜古董書畫,于硯尤其情有獨鐘,民國二十四年以所藏古物分讓蘭千山館(林柏壽室號),其后并時助搜集。蘭千山館寄存臺北故宮博物館之名硯,常另紙附林熊光題簽、考源等。
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后改俊卿,字蒼石、倉石、倉碩、昌碩,號缶廬、缶道人、苦鐵等。詩書畫印皆精,為一代藝術大師,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是硯端坑,橢圓形,硯背凹面存1908年吳氏作銘,文曰:“超乎規矩,渾渾噩噩,補天填海不用,若云蒸霞起成著作。戊申八月,石友屬,俊卿。”印款為“缶主人”。是年缶翁六十四歲,藝術由成熟趨于頂峰,行書銘款雄強豪邁、力能扛鼎,偶爾用筆亦存婀娜之姿,似見于“超”、“乎”、“起”等字,刀筆合一,雅逸雋永。又沈氏硯林刻銘,多請缶翁弟子趙古泥手刻,而此硯之作時,缶翁正值盛年,精、氣、神皆平生之巔,珍稀至止也。
清干嘉金石學興起后,文士多沉浸其中,以出土器物文字左證傳世古籍、研探文字本意并其演繹脈絡,再現二千年前篆隸古樸書風等,期間造就許多著名金石學家,姑蘇吳大澄即為之代表。
吳大澄(1835-1902),江蘇蘇州人,字清卿,號恒軒、愙齋、白云山樵。同治七年進士,歷官廣東、湖南巡撫。工山水、花卉,精于金石書法和鑒賞,富收藏。本屆硯珍中,由陸恢后裔供吳大澄贈陸恢并銘、徐熙刻、陸恢自用隨形兩面端硯頗為引人注目。
清•吳大澄銘、徐熙刻、陸恢自用端硯
銘文: 溫潤澤寸心,知詩書畫與君宜。愙齋為廉夫銘,翰卿刻。
硯盒銘文:廉夫畫硯。愙齋持贈并題,辛卯冬月。
說明:陸恢舊藏,由其后裔提供。
12.2×12.5×1.7cm
陸恢(1851-1920),江蘇吳江人,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號狷盦,破佛盦主,寄居蘇州,畫工山水、花卉,山水以清六家為基礎,泛學諸家,所作多為淺降山水,亦擅干筆皴擦。黃賓虹評畫中九友“以吳江陸康夫得名最旱,山水學四王,渲染尤能逼真。”花卉清潤可愛,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徐熙(淸),字翰卿,號斗廬、斗廬子,江蘇吳縣人,克承家學,精鑒別,工篆刻,與吳大澄來往甚密。
陸恢與吳大澄同鄉,陸氏畫藝高超、人品至誠,吳氏對其推崇過甚,曾詩贊曰:“廉夫德性比玉良,窮年雕琢成圭璋。精心密契婁東王,踵門索畫多不償。”直至延請家中作湖帆孫啟蒙教師。此端硯隨形而制,秀外慧中,樸素淡雅,文人氣韻十足。硯質細膩,以手撫之旋即便有一層水汽結于硯面之上,叩之以辨其材,發濕木之聲,端坑良品也。是年吳大澄五十七歲,七月與顧沄同游廬山,作《匡廬紀游圖》,冬季,吳氏隸書銘此硯曰:“溫潤澤、寸心知、知書畫、與君宜。愙齋為廉夫銘,翰卿刻。”又篆書紅木硯蓋:“廉夫畫硯。愙齋持贈并題,辛卯冬月。”吳氏篆隸書古樸雋永,直接秦漢,而徐熙刻制極為精湛,銘文筆意毫發畢現。此硯足證吳大澄與陸恢并徐熙深厚友誼。
“隨園風流一子才。”袁枚(1716-1797),浙江杭州人,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乾隆四年進士,官江寧知縣,以詩聞名于時。著《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等。袁枚銘圓形端硯,古樸雅致,精工巧做,硯緣及硯背刻如意云紋,頗具意趣,令人生愛。硯堂開環渠形,猶如明月重輪高懸,輔以周邊云紋,浩瀚宇空,宛若眼前。其銘曰:“嫦娥之硯,如月重輪,銀河染筆,著手成春。袁枚為漪香夫人銘,時年七十有二。”又隨園風流,袁枚多收女弟子,儼然一段中國詩史佳話,此硯銘為漪香夫人作,漪香夫人即畢沅側室,原名周月尊,字漪香,長洲人。酷嗜文墨,禮賢士下。在袁枚的《隨園詩話》中記錄了其對漪香夫人之才的仰慕,“余畫《隨園雅集圖》,三十年來,當代名流題者滿矣,惟少閨秀一門。慕漪香夫人之才,知在吳門,修札索題,自覺冒昧。乃寄未五日,而夫人亦書來,命題《采芝小照》。千里外,不謀而合,業已奇矣!余臨《采芝圖》副本,到蘇州,告知夫人,而夫人亦將《雅集圖》臨本見示,彼此大笑。乃作詩以告秋帆先生曰:白發朱顏路幾重?英雄所見竟相同。不圖劉尹衰頹日,得見夫人林下風。”
清•袁枚銘、周月尊自用圓璧形端硯
銘文: 嫦娥之硯,如月重輪,銀河染筆,著手成春。袁枚為漪香夫人銘,時年七十有二。
直徑:11.5cm 髙:1.9cm
清•袁廷梼太史銘明抄手端硯,此硯制作規矩,造型大方,一指墨池,墨窄邊寬,硯堂平整。硯背傾斜凹成抄手狀,存十八柱眼,典型明式,乃為袁家藏書樓之物,傳承有序,殊為難得。袁廷梼(清),字壽階,號又愷,長州(今蘇州)人。明袁氏六俊后裔,富收藏,精考據,與周錫瓚、黃丕烈、顧之達號“藏書四友”。工詩,間及繪事。黃易(1744-1802),浙江杭州人,字大易,號小松,又號秋庵,擅書畫、碑版考證,精篆刻,為西泠八家之一。篆書硯銘曰:“山顏浮郭迥,云景到門幽。”行楷款銘:黃小松嘗集三公山碑字為聯,予愛其句,模刻于硯。又愷。
清•袁廷梼銘太史端硯
銘文: 山顏浮郭逈,云景到門幽。 黃小松嘗集三公山碑字為聯,予愛其句,模刻于硯。又愷。 印文:袁 壽甲
20.3×12.5×7.5cm
清•吳秉鈞銘、李馥藏鳳紋端硯銘曰:“丹穴云根,墨池珍賞,金玉其相,絲綸世掌。”又銘曰:“巖芷蘊粹,眼暈澄明,煥文章于學海,而久道化成。”此硯包漿渾厚,形制高古,硯也琢鳳紋,翎羽細膩,圍合硯堂,硯額為鳳首,恰有一石眼巧為其瞳,有暈數重,活靈活現,形似,更為神似。
吳秉鈞(清),字琰青,浙江山陰人。工詞律。李馥(1854-1929),又名端方,字子敬,號稻人,湖南祁東縣人。
清·吳秉鈞銘、李馥藏鳳紋端硯
銘文:1.丹穴云根,墨池珍賞,金玉其相,絲綸世掌。 印文:秉鈞
2.巖芷蘊粹,眼暈澄明,煥文章于學海,而久道化成。正思。
3.鋤月生寶用 印文:天山 曾在李鹿山處
19.7×14.2×3cm
硯乎!代有傳承,推陳而出新。當代繪畫大師陸儼少畫、白書章刻隨形歙硯為之典范。陸儼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名砥,字儼少,以字行,改字宛若。師承馮超然,工詩文、書法,擅山水、花卉、人物,為一代藝術大師。
此歙硯質堅而潤,極易發墨,硯面上細浪翻滾,連成碗硟水勢,拍向岸邊,陸氏即景繪漁舟兩只,帆馳于江上,近處見高士坐于松石之上,觀江流有聲,若有所思。遠岸山石林立,層巒迭嶂,林木茂盛,郁郁蔥蔥。硯蓋作梅石圖,怪石嶙峋,旁有虬枝延橫,枝頭寒梅綻放,傲骨錚錚,十分古意。而白氏本老干部,曾任上海市衛生局首任黨委書記,上海市園林局黨委書記,上海市文管會委員,并非職業刻手,純以玩家心態為之,作來悠悠不迫,意蘊雋永,絕非普通刻家能與之相比。白氏與林風眠、來楚生、唐云、謝稚柳、錢鏡塘等多有往來,結為好友。
陸儼少畫、白書章刻隨形歙硯
銘文:書章同志正之,陸儼少。硯盒銘文:書章同志刻,己未秋,陸儼少畫。
說明:白書章作品,由其家屬提供。
16.1×14.3×3.7cm
綜觀本屆名觀,尚有宋朝有虎足立螭歙硯,此硯呈案幾狀,形制別具一格,氣息高古威嚴。硯面滿鐫萬字紋,因梵文有“吉祥所集”之意,其演化出之錦紋,寓示綿延不盡、萬福萬壽也!
清•柏葉端硯、清•龍池硯著錄于日本二玄社出版《古名硯》,柏葉硯形制別具,匠心獨運,制者依勢將之制為桃葉形,整片硯堂連為一體,周緣以葉邊翻卷作棱,頗為精致。硯背制枝葉鋪陳,脈絡分明,意趣盎然。硯石色彩繽紛,硯面顯兩條金線橫貫,火捺連片,硯額有碩大石眼,天成之睛,極為難得。
“片石之珍,盈育文明。”其余硯珍,均有奪目亮眼之處,移步西泠,名硯匯萃,賞藏皆緣。